大学生考证需理智 切勿盲目考证
目前,大学生考证呈现的误区一般可分为5种。而最普遍的是,根本就不清楚证书的用途就盲目考证。就业指导中心的同志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考取劳动部颁发的公共营养师证。到外地医院去应聘营养师,结果被拒之门外。后来,这名学生才知道,劳动部的“公共营养师”考试是一个职业资格认证,与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里的“营养师”不同,两者服务范围和学历基础要求都有很大的差别。“出现这类误区,主要是大学生不清楚证书的具体用途、职业标准、适用对象等。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考证前,一定要对所考证书的功用、工种有所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醒学生。
大学生考证需理智 切勿盲目考证
就业指导中心的同志建议学生,最好不要选与所学专业跨度很大的“证书”考试。例如会计学专业里的审计、税法等等科目,对专业要求非常强。虽然用人单位现在对复合人才的渴求,但这并不等同于证书的多少。与“多技不精”相比,企业会将目光集中在受聘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面。因此,与其花时间和精力用在跨专业考证上,不如从自己专业角度出发,考一两个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资格证书,更能为自己争取就业机会。
有不少大学生在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时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就能代替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成绩,想直接参加鉴定考试。但劳动部门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尤其是像从事营销、公关等职业,已明确规定从业者必须持证上岗。也就是说,大学生必须经过培训后,才能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后,才能从事相关行业。
另外,看重证书而不注重培养能力,以及没有从内心需求和兴趣出发盲目跟风考证,也是“考证误区”两个常见现象。以前曾有外语专业的学生花大价钱考取秘书证。其实很多情况下,他们根本用不着这个证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多证并不等于多能力。用人单位看证,只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符合用人标准的一个方面。在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上,工作能力和对所从事工作的兴趣、爱好也是企业考量应聘者的要素之一。所以,考证,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以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为前提,不能盲目跟风,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职业道路也能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