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投稿

天然油漆材料之桐油(四)

详细介绍

天然油漆材料之桐油(四)

桐油的特性

桐油的主要组成是桐油酸,它含18个碳、3个共轭双键,易起氧化聚合作用,而使桐油具有结膜较快的特性。桐油酸具有异构体。在天然桐油中只含有α—桐油酸,不含β—桐油酸。而α—桐油酸在日光、碘、硫、硒等的催化下可转化为β—桐油酸。当桐油在储存过程中暴露于日光下时,常会出现很少的白色结晶粒子,然后逐渐全部变成白色固体,这就是α—桐油酸转变为β—桐油酸的结果。β—桐油酸不溶于一般溶剂,且聚合速度快于α—桐油酸。储存过久的桐油有可能产生变型,其结果是高温下更易成胶,按成胶试验测定其胶化时间有时将缩短至4分钟以下,使熬炼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干燥性能反而有所减退。因此,为了避免变型,桐油应密闭储存,防止进入杂质,若发现有少量的白色结晶粒子时,应尽快使用,不应再久存。

桐油在制造油基树脂漆时与其他千性油相比,有突出的优点:一是它的聚合速度快,不必先经聚合,直接使用生桐油就可以与树脂一起高温熬炼,制得的产品涂刷后不会产生发粘等弊病;二是桐油的干燥速度快,漆膜坚硬致密。桐油的干燥以聚合为主,在干燥过程中,由氧化分解所产生的羟基酸类较少,因而能耐碱、耐水,漆膜不易膨胀。如与其他干性油(如亚麻仁油)适当配合使用,可以发挥桐油和亚麻仁油各自的长处,增进漆膜的耐久性能。

桐油在使用过程中虽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单独使用桐油,其涂膜易失去应有的弹性,不能适应受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伸缩作用,易早期形成微细的裂纹等。

桐油还有一个缺点是抗气性不好。生桐油涂成薄膜,干后会形成严重的皱纹表面,熬炼得不好的熟桐油,涂膜仍然会出现丝纹、网纹及霜花等现象。如受到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影响,漆膜表面会出现晶纹,其中以二氧化氮的作用最为显著。漆膜出现晶纹会引起涂膜不平整并促使涂膜早期破坏。解决桐油的抗气性问题,可将它迅速加热到260℃以上,并快速冷却。

温度是一个重要条件,如低于此温度,仍有可能出现抗气性不好的缺点。此外,升温与降温的速度对抗气性也有影响,升温慢,或低温保持较长时间,或降温过慢,都有可能导致抗气性不好。

桐油聚合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极为明显,因此在熬炼桐油时必须加以密切注意。如在150℃时约需60小时才能胶化,而在280℃以上时不到10分钟即可胶化。温度越高,胶化速度成倍提高。由于桐油聚合是放热反应,热能不易被桐油的聚合体导出,因而促使温度继续上升,就是桐油离火后还有可能自动升温,如不及时降温会引起胶化报废。为此,根据桐油这一特性,在熬炼桐油时,为防止操作不当致使升温过快,在生产中加入松香或冷桐油等,可以延缓桐油的胶化。

考高分网提醒您:交易时请核实对方资质,对于过大宣传或承诺需谨慎!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

相关推荐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