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投稿

浙江农牧业玻璃钢产床支撑梁采购

详细介绍

        



小时候受过的苦比黄连还苦!我记得才五六岁就打猪草,挑水,带弟妹,十一二岁时就上山砍柴,做农田活,星期天就跟我妈妈在采石场挑石头,在山井底下挑到山顶上,每担一百来斤左右!读书毕业就在江西做十七八个人的饭,早上五点起来做饭,工人们早点吃完饭就拉木材出发要到晚上天黑还冒回来。

我中午做好饭送去十多里的路程!小时候受的苦真是 苦不堪言!唉!不说了越说越苦!!

(原创)小时候在家里挑水上山砍柴,那根本谈不上苦差事。

我小时候的苦差事莫过于背公粮、统购到粮站去了。

我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那时到公社都不通公路,更不要说我们村社了。

每年完公粮统购要靠人工背到三十里外的国家粮站去交,那可是一项政治任务。

无论当年生产队的粮食收成如何,所下达的公粮统购任务是不能减少一分一粒的。

据说公粮与统购相比,不是很多,多的是统购。

公粮交给粮站,粮站是不给钱的(后来才知道那叫农业税),统购是按粮站收粮时评定的等级给钱。

当时的说法是交公粮,卖统购。

交公粮、卖统购,一年分上年、下年两次。

是在小春收割后和大春(稻谷)收割后,晒干车尽后选择颗粮饱满,颜色金黄的粮食粮站才会收购,质量稍差点不仅评不上等级,而且不会收购。

所以,在队长的督促下,全是选好的粮食,争取到粮站评上甲等。

等到公粮统购交完,生产队剩下的粮食才给社员分配,当然也所剩无几了。

由于路途较远,几万斤的公粮统购背到粮站去卖,要上下一座大山,然后才是平路,那的确是一件苦差事,谁也不愿意多背。

于是生产队把任务分到各户。

可怜那时我们全家母亲年岁己大,只有我这个十四、五岁的“壮劳力”来承担分下来的任务。

到了那个季节,每天晚上,拿着口袋,背着背架(我们山区背柴用的工具,配上一个叫“打杵”的工具,便于走十几米歇一歇)到晒场上去装粮食,为第二天天不亮背着去卖做准备。

第二天,天还未亮,母亲就起床把饭做好了,因为是特繁重的体力活。

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做一顿难得吃到的干饭,并配上舍不得吃的青菜做成的咸菜,有时还特意用一个鸡蛋,烧点蛋汤为辛苦的儿子改善生活。

吃完早饭,天刚蒙蒙亮,背着百斤重的粮食,随着交粮大军出发了。

走在队伍前边的是那些力气大的壮年人,走一段路大约十几二十米,便用打杵杵在地上,上面衬着背架,大喊一声“嗨”,歇一歇。

那“嗨”声,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仿佛要把全身的重负减轻一大半似的。

随着队伍的前行来到了要翻越的大山,渐渐地掉队了,全身一百斤的负重压在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身上,有如说走,不如说在爬。

大家到了山顶,便有一块平地,可以放下背架,坐下休息一会,可待他们休息结束,我才爬到山顶,于是失去了放下背架休息一会的机会了。

原以为下山容易,可沒想到,下山更加难受。

重压压在肩上,两只不听话的脚一直打闪,发抖。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挨到粮站,走在前面的已经过完称了,就等着我这个掉队的粮包。

交完粮食,两脚己痛得十分难受,肚子也饿得前胸搭后背,直不起腰来。

又拖着双脚往回家的路上一步一步地挨,不知走了多久总算到家了,还得装出一幅无所谓的样子,以免母亲看见难受。

交公粮统购的苦难远远没有诉完,限于篇幅到此打住。

比起现在的农民,真是幸福。

不但不交粮食,国家还给种粮户现金补贴,这真该感谢党和政府。

自古以来,谁会给农民白白地补贴而不收一粒粮食?以上便是我对十四、五岁交公粮统购这份苦差事的回忆,一个未成年儿童的心酸史。

看到现在十四、五岁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我却要肩负百斤粮食走三十多里山路,想起来真是后怕。

不知世上还有沒有更加的辛酸和苦辣!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考高分网提醒您:交易时请核实对方资质,对于过大宣传或承诺需谨慎!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