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经理部在某框架一北京新型墙固件-可反复使用 捷安墙扣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商品混凝土的实际成本、目标成本情况进行比较(见下表),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超支了42974.25元。
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
项 目
单位
目标
实际
差额
工程量
m3
3120
3150
+30
综合单价
元
340
355
+15
损耗率
%
4
2.5
-1.5
成 本
元
1103232
1146206.25
42974.25
问题:
(1)说明差额分析法基本原理。
(2)用“差额分析法”分析成本超支的原因。
(3)说明成本分析的对象、具体步骤及资料来源。
正确答案:
(1)差额分析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工程量增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3150-3120)X340×(1+4%)=10608元
单价上升对成本的影响程度:3150X(355-340) ×(1+4%)=49140元
损耗率下降对成本的影响程度:3150×355×(2.5%-4%)=-l6773.75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10608+49140-16773.75=42974.25元。其中,单价上升是成本超支的主要原因。
(3)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成分部分项工程。
分析的内容是: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寻求节约途径。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资料来源是:预算成本来自投标报价成本,目标成本来自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实耗人工和限额领料单的实耗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