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剪力墙模板支撑施工方案:
1、材料准备:依据设计图纸,确定各墙体所需加固件型号及数量并运至附近。
2、弹线:根据项目部测放的控制轴线,弹出平面控制线及墙边线。
3、焊定位筋:检查钢筋绑扎情况对偏离轴线位移较大的钢筋要进行矫正处理,每隔 1m 左右加一根定位钢筋,定位钢筋用Ф12 钢筋头,定位钢筋长度为剪力墙-2mm,两头刷防锈漆。阴角处加两排定位筋。
4、拼装一侧模板:根据设计图纸方木排列间距及位置和数量进行拼装,螺栓孔间距及数量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完成后立起用架杆或者方木进行斜顶防止倾覆。
5、安放內撑及穿墙管、穿墙螺栓:根据墙模板开凿的孔,插入穿墙管及穿墙螺栓。
6、拼装另一侧模板:螺栓孔间距及数量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根据设计图纸方木排列间距及位置和数量进行拼装。
7、加固件安装步骤
8、检查验收:安装加固完成后,对加固件连接处、斜铁及丝杆螺栓进行检查,确保全数检查无遗漏。根据墙边线及控制线,利用铅垂仪以及线坠等工具进行复测,对平整、垂直度超出偏差位置进行调整,确保符合规范要求偏差之内。
9、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执行,分层浇筑,不能过振,回振,杜绝涨模、鼓模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10、模板拆除
11、清理与存放: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粘结物,避免用尖锐器物清理损伤模板,拆下的新型剪力墙加固件要及时整理摆放整齐,防止混乱。准备下层使用。
12、拆模后效果
海南专业剪力墙模板支撑
将针对剪力墙
专业剪力墙模板支撑
柱钢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1、墙柱钢筋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尤其是在基础施工阶段的定位,一定要先将轴线全部定好,再根据轴线去定墙柱钢筋的位置。我所见过的柱钢筋偏位的现象太多了,有些甚至由于粗心大意看错图纸,偏差80cm的都出现过,后面要去设计单位出具处理意见,植筋,拉拔试验等等,很麻烦。尽量保证基础施工的定位准确,一定要做好。
2、墙柱钢筋定位后设置不少于三道定位箍筋,下部二道,离板面150mm位置设置一道,防止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柱子钢筋移位。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还要安排人员护筋。
3、主梁交界处的核心箍筋要到位,不能因为施工麻烦就省掉,这个是很多施工管理人员都会出的问题。因为这个节点位置的钢筋多,施工困难大,而根据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墙柱接头的位置是一个很重点的部位,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到位,不能出现马虎大意的思想。
4、柱子钢筋的连接一般多采用电渣压力焊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上下两根钢筋的轴心在同一位置,接头处的弯折角不能大于4°,焊接的接头必须饱满,焊包凸出部分必须大于钢筋表面4mm。焊接的接头必须要送检,试验合格后才能浇捣混凝土。
5、施工过程中受力钢筋的允许偏差为正负10mm,箍筋的偏差也为正负10mm,钢筋的间距要均匀美观,绑扎要牢固。对箍筋的方向要注意,有弯钩的地方不能全部在同一断面上,要相互错开。对一些没有经验的钢筋工,也许会出现一些类似的现象,这是不应该的。
墙柱钢筋的保护层垫块要按要求设置到位,避免出现钢筋移位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大,混凝土开裂或者因保护层太小出现露筋的现象。保护层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往往工地上的大问题都是由于这些小问题的积累所造成的,所以大家要重视。
抗震等级设计方案的架构-框剪结构,应依据在要求的水准力功效下构造最底层架构一部分承担的地震灾害坍塌扭矩与构造总地震灾害坍塌扭矩的比率,明确相对的设计方案方式 。
1 架构一部分承
专业剪力墙模板支撑图片
担的地震灾害坍塌扭矩不超构造总地震灾害坍塌扭矩的10%时,按框剪结构设计方案,架构一部分应按架构-框剪结构的架构开展设计方案;
2 当架构一部分承担的地震灾害坍塌扭矩超过构造总地震灾害坍塌扭矩的10%但不超50%时,按架构-框剪结构的要求开展设计方案;
3 当架构一部分承担的地震灾害坍塌扭矩超过构造总地震灾害坍塌扭矩的50%但不超80%时,按架构-框剪结构设计方案,其较大可用高宽比相比框架剪力墙适度提升,架构一部分的建筑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制值宜按框架剪力墙的要求选用;
4 当架构一部分承担的地震灾害坍塌扭矩超过构造总地震灾害坍塌扭矩的80%时,按架构-框剪结构设计方案,但其较大可用高宽比宜按框架剪力墙选用,架构一部分的建筑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制值应按框架剪力墙的要求选用。当构造的虚梁位移角不符合架构-框剪结构的要求时,可开展构造抗震等级特性解析和论述。